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學生工作  > 活動風采  > 正文

我院開展“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主題教育活動

時間:2023-05-22

我院開展“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主題教育活動

我院開展“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主題教育活動

我院開展“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主題教育活動

“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國文明曆史研究引向深入。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水平。”5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運城博物館考察時這樣強調。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進一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裡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曆史文化滋養”論述的深刻内涵,5月20日,我院“博耕萬土,館藏古今”專題展覽在學院一站式學生社區“紅苗學堂”舉辦。本次展出作品由同學們以“廿四節氣”為主題尋找博物館中展現四季情思的“時節繪畫”、承載古人浪漫的節氣文物和體現農耕生産的藝術作品,并制作成精美的手賬。

活動前期,同學們收集展現四季情思的“時節繪畫”、承載古人浪漫的節氣文物和體現農耕生産的藝術作品等,自主選擇節氣主題并制作手帳,如清明植樹、處暑積肥、秋分種麥等,對館藏文物節氣元素進行提取運用,制作成精美的箋譜與手賬。在展覽現場,同學們相互交流創作理念,深入了解傳統技藝及館藏文物背後的文化底蘊,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上了一堂生動的文化自信課。

2023年5月18日是第47個國際博物館日,3日後便是“小滿”節氣。博物館是毗連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重要橋梁,而“廿四節氣”是中國上古農耕文明的産物,将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巧妙結合,衍生了大量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本活動圍繞“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的主題,融二十四節氣的知識普及與文化傳承于一體,以展覽展示與互動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诠釋以二十四節氣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内涵。


經統2102黃嘉儀同學選取祭祀禮器、舞動人俑、寓意吉祥的石蓮,向大家介紹古時立春與春節的聯系,并展示立春時節傳統的迎新春習俗。人們懷揣的美好祝願承載在器物、慶典之中,傳承延續,曆久彌新。

數統2101胡蝶同學以“立夏”為主題,描繪了從蝼蝈鳴、蚯蚓出、王瓜生,到立夏秤人、迎夏啟冰的立夏畫像。選取畫作包括齊白石《稻穗草蟲圖》、齊白石《他日相呼圖》、盧延光《消青瓜》、沈周《桐蔭樂志圖》、豐子恺《卻喜今年重幾斤》。

經統2101張玉璐同學選取了樣式獨特的子申父己銅鼎及召伯虎盨。通過介紹商周青銅器,追溯清明祭祖傳統的由來。

數經2101張潇丹同學選取了玉器及瓷器文物。玉與瓷的溫潤内斂,似春日的溫婉含蓄,清風拂散的薄雲、忽而飛至的玄鳥、瓶中的一枝春色都在其間。


上一條:我院開展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江蘇省選拔賽賽前答辯培訓會

下一條:伟德官网地址開展“學思想,話情誼,勇擔當,見行動”520主題活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