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學子在浙江橫溪村共富工坊内開展調研

我院學子在盱眙黃花塘鎮蘆溝社區稻田中觀察水稻
我院學子在助農直播間向觀衆介紹當地特色農産品

我院學子調研“雙減”落地政策在《江蘇經濟報》刊登

我院本期暑期社會實踐多篇文章或視頻被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等各級媒體報道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内心感應時代脈搏,我院通過組織開展“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主題社會實踐,集中組建共34支隊伍赴省内外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更有30餘名教師參與社會實踐團隊指導工作,覆蓋紅色文化育人、國情民情調研、服務國家發展、創新創業競賽提升等多個領域,開展實地調研、學習考察、調查研究,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實際行動獻禮黨的二十大。 本期暑期社會實踐受到實踐單位與鄉鎮高度評價,活動累計發表310餘篇媒體報道,受到光明網、新華日報、新華日報财經、新華報業網、人民視頻網、鄉村幹部報網、學習強國、中國網、中國青年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宣傳報道,經院青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唱響青春力量的時代強音。
發出動員令,打出組合拳。學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自5月中旬始,學院就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廣泛動員和宣傳,充分發動各方資源,先後開展調研報告專題培訓會、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專題培訓會和暑期社會實踐動員大會,邀請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工作者和先進個人作經驗分享,指導暑期社會實踐組隊及立項工作。最終我院共組建了34支暑期社會實踐隊伍,其中省級立項資助團隊1支,校級立項資助團隊2支,校級立項團隊5支,學院其他同學也以參與“揚帆計劃”、“返家鄉”活動和分散活動的形式參與到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暑期社會實踐參與率達100%。
走田間地頭,覓實踐新知。“地延糧安”實踐團在南京市高淳區、揚州市江都區、鹽城市濱海縣3地開展深入訪談實踐以及覆蓋11個省份的“二輪延包”問卷調查,探索土地延包新思路,凝練形成《“調與不調”——土地二輪延包中人地矛盾的破解之路》政策報告1篇,獲江蘇省委辦公廳采納,以實踐成果為支撐的相關成果獲農業農村部唐仁健部長批示和國家發改委《改革内參》采納刊發。“數商興農”實踐團在十餘個地區開展了以“數字鄉村與富裕”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涉及多個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地區,足迹所到之地宛如我國村鎮發展縮影。“桃醉陳樓”實踐團深入鄉村,參與到桃子的篩選包裝、房屋排查、關愛困境兒童等日常工作中,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傳播作用,通過制作短視頻、大學生直播帶貨等方式宣傳當地桃子産業。各實踐團隊在實踐中将專業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發揮了專業優勢和學科特點,受到了各地政府、企業單位、幹部群衆的歡迎和好評,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人才效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打造好作品,傳播好聲音。全體同學經過一個暑期的努力,真正做到了躬行踐履,走入基層。除了看得到的效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更是受外界廣泛關注與支持,截止目前共有310餘篇文章或視頻被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等各級媒體報道,其中光明網1篇、新華日報1篇、新華日報财經1篇、新華報業網2篇、人民視頻網5篇、鄉村幹部報網1篇、學習強國1篇、中國網1篇、中國青年網59篇、江蘇經濟報2篇、金陵晚報1篇、交彙點2篇、江蘇經濟網1篇,質量與數量均創近年來新高。
百年征程守初心,砥砺奮進創未來。在2022年暑期社會實踐中,我院學子堅持聚勢謀遠、精耕細作,以奉獻之姿、勞動之姿、創新之姿奮力走在實踐前列,展現出強烈的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用踏實奮進勾勒出了新時代南财人的風貌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