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宏報老師做職業指導專題講座
為幫助本科生樹立正确的就業觀、擇業觀,指導同學們做好走上職場的準備,同時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提高就業競争力,我院于4月-5月舉辦了四場職業指導系列專題講座。主講教師為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政策研究中心高級人力資源師、高級職業指導師許宏報老師。
首場講座中,許宏報老師以《如何看待人生與社會》為題,與同學們交流對人生和社會的認知。他以“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幹什麼”人生終極三問提醒大家,要對這些重要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對未來的人生定位和發展方向進行科學規劃。許老師提出,人生的目标是為了實現“經濟、時間、人格”三個方面的自由,通過三個自由獲得“幸福、快樂、成功”這三個方面的愉悅體驗。為此,要提前做好規劃,努力付出,科學選擇,在“求學、求職、求偶”三件大事實施過程中,争取以實力赢得主動。
5月7日的講座中,許宏報老師以《如何認識大學和學習》為題,給同學們介紹了大學的基本功能、學科門類、專業類别和專業概念,分享了自己上大學時的一些經曆和感悟,以具體案例解釋了認真對待學習、順利完成學業的重要性。“在高中時,大學像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着前進的方向,進了大學後,天亮了,卻不知道該向何處去。” 這段話背後反映的問題,不僅在年輕學子們身上存在,在學子們的家長身上同樣存在。對此,我們要從“學習能帶給我們哪些益處、上大學将帶給我們哪些變化、未來我們将如何适應社會”等角度,全面認識大學和專業,認真對待學業和學習,珍惜寶貴的時間,掌握科學的時間管理方法,組建積極向上的學習團隊,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實現“接受全面教育,培養綜合素質。掌握專業技能,做好求職準備。深入了解社會,樹立責任意識”的學習目标。
5月14日的講座中,許宏報老師提出“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的觀點,在“求學、求職、求偶”這三件大事上,提醒大家要遵循“适當、适合、适可”的“三适”原則,尤其是對待職業選擇,不可盲目以收入高低作為衡量指标,要從九個方面實施全方位要素評價。同時,他介紹了Holland職業興趣理論(強調興趣與職業的匹配)、Myers-Briggs人格理論(強調性格與職業的吻合 )以及Edgar Schein職業錨理論(強調價值觀、能力及興趣,甚至個性與職業的融合)等三個關于職業選擇的主流理論。結合國情,許老師還詳細介紹了簡單實用的職業選擇三圈方法和六W方法,幫助大家了解如何全面分析和認識感興趣的職業。 結合經濟學專業特點,許老師還介紹了與之相對應的主要職業名稱以及相關、相近、相似的職業名稱,幫助大家打開思維,未來在選擇職業時可以有更多的考慮。結合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許老師列舉了未來容易和不容易受人工智能影響的職業類型,提醒同學們要打好專業基礎,擴大知識面,掌握更多的技能,積極應對未來職業的變遷。
最後一場講座,許宏報老師以《如何适應職場并不斷取得發展和進步》為題,從職業、行業、企業三個選擇孰先孰後問題入手,啟發大家深入思考職業選擇的合理方式和有效方法。進而,他強調要掌握職場發展的一般規律,遵循能力為本、方法為要、螺旋上升、循序漸進的客觀規律。針對未來職場發展,許宏報老師用自己多年研究實踐總結出來的“五指理論”,生動形象地給同學們詳細介紹了人的一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五種必要能力以及七種社會關系,在此基礎上,了解和掌握進入職場後的日常工作方針、原則以及常用的十四種工具和方法,以取得如虎添翼、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針對近年來出現的大學畢業生“緩就業”、“慢就業”現象,許宏報老師結合自身體會和有關專家的觀點進行剖析和引導,讓大家充分體會“就業是勞動者個人謀求發展,為家庭和子女帶來幸福,走向美好生活的一個意境和途徑”這句話的特别含義。同時指出,“緩就業”、“慢就業”這種現象是不值得提倡的,畢業生應樹立參與市場競争的信心,積極主動尋求就業,在職業活動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并借此回報家庭和社會。
聆聽講座的同學們反映,許宏報老師經驗豐富、觀點新穎,内容很接地氣,通過系列講座,讓大家領悟到了許多東西,今後會以全新的認知和正确的姿态投入學習當中,并感謝許老師教會了大家職業選擇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并從長遠的角度,為大家未來的發展作了善意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