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學生工作  > 活動風采  > 正文

牛轉乾坤“雲”迎新,阖家歡樂慶經院——迎新春系列活動

時間:2021-02-22

天官賜福牛年到,語簡意長賀吉祥!喜迎新春佳節,共造節日氛圍,我院開展新春征稿及線上采訪等迎新春系列活動,征集了同學們各式各樣的新春投稿

微信圖片_20210223144323

“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婁,亦日米花。每人自爆,以蔔一年之休咎。”

——範成大《吳郡志風俗》

攝影活動中,老式爆米花牽引了無數人步入童年記憶的深點。如炮彈一般的鐵滾筒,下面燒着旺火的爐子,左手一前一後拉着風箱,右手搖着熏得烏黑的爆米圓鍋,火候差不多了,便“嘭~”的一聲,爆米花悉數落入編織袋,香氣四溢而來,年“味”也不約而同地偷偷竄進了每個人的鼻子中。

QQ圖片20210223144010

微信圖片_20210223144401

微信圖片_20210223144253

"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闾,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挂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夢梁錄》

執筆懸腕,蘸墨撒金,紅紙上留下一一個濃重的“福”。在新春攝影收集活動中,作品數量最甚的便是各式各樣的春花春聯“福”字圖。"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又稱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更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

 

QQ圖片20210223145951

  

QQ圖片20210223150028

  

微信圖片_20210223144421

團團圓圓的年“味”來啦~

線上春節采訪活動中,經濟2002班胡正豔同學介紹到,在成都,人們在除夕都要吃小巧玲珑的湯圓兒,寓意着團團圓圓。她的聲音在擀面杖時不時壓過餃子皮與闆面磕碰的聲音和匆忙的腳步聲中娓娓而來,“将生糯米粉先用熱水攪拌成絮狀,揉和成面團後醒發一小時後再捏成薄片,将精心準備好的各種餡心包進去,搓成一個個小胖球下鍋就可以了,每年搓湯圓都是家裡最熱鬧的時候呢!

南方新年更有吃馄饨這一習俗,取其混沌初開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馄饨"與“渾囤"的諧意,寓意糧食滿囤,五谷豐登。經統1902班的黃佳陳同學向大家分享了馄饨的簡單制作方法,“餡料同肉菜切碎,放入調料于碗盆中一同攪拌便制成了餡兒,菜和肉都要磨得細碎。将馄饨皮攤平,居中放餡,卷兩卷後兩翼向中間折疊就制成了”。同學們一同分享着各自家鄉的美食美味,艾葉米粑、包子和年糕;介紹着各自新春風俗,舞金獅、甩長鞭、挂燈籠、抖空竹等等,共同“雲”過年、“雲”分享,共感新春喜悅。

 

上一條:我院召開2021年春季新學期疫情防控工作電話會議

下一條:伟德官网地址召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暖冬”座談會

Baidu
sogou